2018赛季中国4级联赛球队盘点
2018年中国足球联赛体系由中超、中甲、中乙和中冠四个级别组成,构成了完整的职业与业余足球金字塔。本文将从联赛格局、球队表现和升降级情况等方面,全面回顾2018赛季中国四级联赛球队的整体表现。
中超联赛作为顶级联赛,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赛。上海上港打破广州恒大七连冠垄断,首次捧起火神杯,武磊以27球荣膺金靴并当选赛季最佳球员。山东鲁能、北京国安分列三四名,与上港共同获得亚冠资格。降级区方面,贵州恒丰和长春亚泰不幸降入中甲,其中恒丰作为升班马仅一年便遭遇"二年级魔咒"。
中甲联赛16支球队中,武汉卓尔以创纪录的82分夺冠,深圳佳兆业获得亚军,两队携手升入中超。浙江绿城在附加赛中不敌梅州客家,错失冲超机会。保级方面,大连超越和新疆雪豹降入中乙,呼和浩特通过附加赛惊险保级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甲外援政策实行"注2上2",促使各队更注重本土球员培养。
中乙联赛28支球队分为南北两区。四川安纳普尔那创造赛季不败夺冠神话,南通支云获得亚军直接晋级。附加赛中,陕西大秦之水通过点球大战淘汰深圳雷曼,与盐城大丰共同升入中甲。降级的四支球队中,上海申梵因财务问题退出职业联赛引发关注。中乙首次实行U21球员强制出场政策,为年轻球员提供成长平台。
中冠联赛作为业余最高级别,2018赛季有59支球队参赛。泰州远大、成都兴城、武汉三镇和南京沙叶获得前四名,其中前三支球队通过准入审核升入中乙。这些新军普遍采用"职业化业余队"模式,背后多有企业支持,展现了中国足球基础层面的活力。
从整体来看,2018赛季中国足球联赛呈现三大特点:一是金元足球降温,中超转会投入同比下降23;二是青训价值凸显,各级联赛年轻球员出场时间显著增加;三是地域分布更均衡,中乙中冠新增球队多来自足球欠发达地区。但同时也暴露出财务健康、球场设施等老问题,部分俱乐部生存状况依然严峻。
2018赛季作为中国足球改革深化之年,四级联赛体系逐步完善,为2019赛季职业联赛扩军奠定了基础。各支球队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当下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,也为未来联赛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。